结肠癌患者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结肠癌患者发烧通常由肿瘤热、感染、药物反应、免疫力低下、癌细胞转移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结肠癌患者出现低热时可采用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方式。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每次擦拭10分钟。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置于额头或腋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物理降温期间需每30分钟复测体温,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升高应停止使用。
2、调整饮食发热期间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蔬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加重胃肠负担。可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但结肠造口患者需过滤果渣。每日进食5-6次,每次摄入量控制在200毫升以内。
3、补充水分发热会导致体液大量流失,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2500毫升。可交替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椰子水等补充电解质。合并肠梗阻或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输液速度,每小时不超过100毫升。观察尿液颜色变化,保持每4小时排尿一次。
4、使用药物肿瘤热可使用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感染性发热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或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药物热需停用可疑药物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所有退热药物使用间隔应超过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5、就医治疗当体温持续超过39℃、伴随寒战或意识模糊时,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培养、CT等检查。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出现发热需考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骨髓抑制期发热可能提示粒细胞缺乏症,需紧急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结肠癌患者发热期间需保持室内温度22-24℃,湿度50%-60%。每日监测体温4次并记录波动曲线。保持会阴及造口清洁,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床上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呕血、剧烈腹痛或意识障碍等急症表现,应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