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房间隔缺损介入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封堵心脏房间隔缺损的微创治疗方法,手术过程包括术前评估、导管插入、封堵器放置和术后观察。术前需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术中通过股静脉插入导管,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释放后封堵缺损,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心脏功能。
1、术前评估:手术前,医生会通过心脏超声、心电图、胸部X光等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及心脏功能状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介入手术。患者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2、导管插入: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通过股静脉插入导管,导管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通过房间隔缺损进入左心房。整个过程在X光透视和超声引导下进行,确保导管位置准确。
3、封堵器放置:导管到达缺损部位后,医生将封堵器通过导管送至缺损处,封堵器通常由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表面覆盖生物相容性材料。封堵器释放后,会展开并固定在缺损两侧,封堵血流通过缺损。
4、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需在监护室观察数小时,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术后24小时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医生会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封堵器位置及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5、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饮食上应清淡易消化,避免高脂肪、高盐食物。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确保心脏功能正常恢复。
房间隔缺损介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患者心脏功能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确保手术效果和长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