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发热可通过多喝水、物理降温、使用退热药物、保持环境舒适、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小儿感冒发热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受凉、免疫力低下、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多喝水小儿感冒发热时体内水分流失加快,多喝水有助于补充体液,促进新陈代谢。家长需准备温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喂服。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冰水,以免刺激咽喉或加重胃肠负担。若患儿拒绝饮水,可尝试用滴管或勺子缓慢喂入。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提示需增加补水量。
2、物理降温体温未超过38.5℃时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家长需用温水浸湿毛巾,擦拭患儿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水冷敷,以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配合退热贴使用,每2-3小时更换一次。保持室温在24-26℃,穿着透气棉质衣物。若手脚冰凉需先搓热四肢再降温。
3、使用退热药物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需遵医嘱用药。常用退热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等。严格按说明书剂量使用,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避免阿司匹林等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的药物。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持续高热或出现惊厥需立即就医。
4、保持环境舒适患儿需卧床休息,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家长需定时开窗通风,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减少强光噪音刺激,提供安静休息环境。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少量多餐。避免强迫进食,但需保证基础热量摄入。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防止再次受凉。
5、及时就医发热持续3天以上、体温超过40℃、出现嗜睡或抽搐等症状时需紧急就诊。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必须立即送医。就医时家长需详细记录发热时间、最高温度、伴随症状等信息。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根据结果选择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颗粒,或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若确诊流感可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
小儿感冒发热期间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2-4小时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表现。日常应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按时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流感季节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