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牙龈出血不止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药物止血、缝合处理、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拔牙后出血通常由凝血功能异常、局部血管损伤、感染、术后护理不当、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球紧咬在出血部位30-40分钟,通过物理压迫促进血凝块形成。避免频繁更换纱布或漱口,防止血凝块脱落。若出血量较大,可将纱布浸湿肾上腺素盐水增强止血效果。压迫期间保持头部抬高姿势,减少局部血流压力。
2、冷敷术后24小时内用冰袋间断冷敷面颊部,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同时缓解肿胀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冷敷对毛细血管渗血效果显著,但对动脉性出血作用有限。
3、药物止血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氨甲环酸片、凝血酶冻干粉等止血药物。云南白药含三七皂苷能缩短凝血时间,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减少出血,凝血酶冻干粉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促进凝血。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4、缝合处理对于较大创面或可见血管断端出血,需由口腔医生进行缝合止血。采用可吸收缝线对牙龈组织作间断缝合,必要时结扎出血血管。术后可能配合使用明胶海绵或氧化纤维素等局部止血材料,促进创面愈合。
5、就医检查持续出血超过12小时或出血呈喷射状时,需立即就医排除血管瘤、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全身性疾病。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凝血四项等检测,严重者需输血治疗。高血压患者应监测血压,糖尿病患需控制血糖以促进愈合。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吸吮动作、剧烈运动及进食过热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轻轻含漱。饮食选择温凉流质如牛奶、豆浆,逐步过渡到软食。术后3天内禁止吸烟饮酒,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胶囊预防感染。若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出血加重应及时复诊,术后7-10天拆线前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