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疫苗通常是安全的,接种后可有效预防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手足口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局部红肿、低热、食欲减退等,严重过敏反应极为罕见。该疫苗属于灭活疫苗,不含活病毒成分,生产工艺成熟稳定。
手足口疫苗在国内已接种超过数千万剂次,临床监测数据显示其安全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多为一过性轻微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或红肿,通常1-2天内自行缓解。少数儿童可能出现37.5℃左右的低热,可通过物理降温处理。这些反应属于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正常表现,无须特殊治疗。
极少数儿童可能对疫苗成分过敏,表现为荨麻疹、面部肿胀或呼吸困难等速发过敏反应,发生概率低于万分之一。有严重过敏史、免疫缺陷疾病或急性发热期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过敏反应。临床研究未发现该疫苗与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关联性。
接种手足口疫苗后建议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24小时内避免进食易致敏食物,多饮水有助于缓解发热症状。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8.5℃或异常哭闹超过3小时,应及时就医。家长应按免疫程序完成全程接种,该疫苗保护效力在接种两剂后可维持较长时间。我国将手足口疫苗纳入二类疫苗管理,接种前医务人员会详细询问儿童健康状况并评估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