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发炎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药物、静脉用药、灌肠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结肠发炎通常由感染、免疫异常、缺血、放射损伤、遗传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结肠发炎患者需选择低渣、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软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急性期可短期采用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半流质。每日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
2、口服药物轻中度结肠发炎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若合并感染需联用诺氟沙星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腹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颠茄片解痉。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肠道黏膜损伤。
3、静脉用药重度结肠发炎或口服药物无效时需住院静脉输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严重感染患者需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同时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
4、灌肠治疗左半结肠发炎可采用美沙拉嗪灌肠液或氢化可的松灌肠液保留灌肠,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黏膜。灌肠前需排空肠道,灌入药液后保持卧位30分钟以上以增强疗效。该方法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患者,可减少全身用药副作用。
5、手术治疗出现肠穿孔、大出血、中毒性巨结肠或癌变等并发症时需行结肠部分切除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药物控制不佳者可考虑全结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需长期随访,关注营养状况和储袋功能,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
结肠发炎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注意观察排便性状和次数变化,记录腹痛部位及持续时间。戒烟限酒,慎用可能损伤肠黏膜的药物。缓解期可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肠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出现发热、便血加重等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