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肚子痛可通过热敷腹部、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益生菌、轻柔按摩、分散注意力等方式缓解。腹痛可能由饮食不当、肠道功能紊乱、受凉刺激、肠系膜淋巴结炎、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热敷腹部:
用40℃左右温水袋敷于患儿脐周,每次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肠痉挛引起的绞痛,特别适用于受凉或饮食生冷导致的腹痛。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需用毛巾包裹避免烫伤,热敷后注意腹部保暖。
2、调整饮食:
暂停食用乳制品、高糖食物及产气食物,改为米汤、烂面条等清淡饮食。急性期可短暂禁食4-6小时,待疼痛缓解后逐步恢复饮食。长期反复腹痛患儿建议记录饮食日记,排查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等食物诱因。
3、补充益生菌:
选择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儿童专用益生菌制剂,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适用于抗生素使用后、病毒感染恢复期伴随的肠道功能紊乱,能减少肠胀气、促进消化吸收。需注意与抗生素服用间隔2小时以上。
4、腹部按摩:
沿脐周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圈按压,配合婴儿抚触油使用更佳。按摩能促进肠蠕动排出积气,缓解功能性腹痛。注意避开右下腹麦氏点,若按摩后疼痛加剧或出现呕吐需立即停止。
5、心理疏导:
通过讲故事、玩具互动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诱发的肠易激症状。学龄期儿童因考试压力出现的反复腹痛,建议进行深呼吸训练,家长避免过度关注腹痛行为造成强化。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1小时户外活动,饮食注意粗细粮搭配,控制冰激凌等冷饮摄入。反复发作的腹痛伴随发热、血便、体重下降等症状,或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排除肠套叠、阑尾炎等急腹症。记录腹痛发作时间、部位、诱因等信息有助于医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