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因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的低血压和组织灌注不足的危急状态,抢救成功率低,主要与病情进展迅速、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并发症复杂有关。治疗包括快速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心脏功能和预防并发症。
1、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复杂,常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炎或心脏手术后并发症引起。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2、心源性休克的治疗需争分夺秒,首要目标是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常用方法包括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以提升血压,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增强心脏收缩力,以及机械辅助装置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心脏功能。
3、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心源性休克抢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全身供血不足,肾脏、肝脏、肺等重要器官可能迅速衰竭。预防措施包括早期识别器官功能损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及必要时进行器官支持治疗如血液透析、机械通气。
4、并发症的复杂性增加了抢救难度。心源性休克患者常并发感染、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障碍等,这些并发症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治疗中需密切监测并积极处理,如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失衡、预防血栓形成等。
5、心源性休克的预后与早期干预密切相关。及时识别症状如低血压、意识模糊、尿量减少并迅速启动抢救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公众应提高对心源性休克的认识,出现相关症状时立即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低,主要与病情进展迅速、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并发症复杂有关。治疗需争分夺秒,包括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心脏功能和预防并发症。早期识别症状并迅速启动抢救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公众应提高对心源性休克的认识,出现相关症状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