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病可通过吸氧、药物治疗、返回低海拔地区、调整活动强度、补充水分等方式治疗。高原病通常由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个体对缺氧敏感、过度劳累、寒冷刺激、基础疾病未控制等原因引起。
1、吸氧低流量吸氧是改善急性高原反应的核心措施,便携式氧气瓶或固定氧疗设备可快速缓解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吸氧浓度建议控制在每分钟2-4升,持续至症状明显减轻。严重高原肺水肿患者可能需要高浓度氧疗配合面罩给氧。
2、药物治疗乙酰唑胺片可促进碳酸氢盐排泄以加速高原适应,地塞米松片用于防治脑水肿,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头痛症状。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合并高原肺水肿时可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低肺动脉压。
3、返回低海拔对于出现意识障碍、咳粉红色泡沫痰等重症患者,应立即下降至海拔2500米以下区域。每下降300米海拔可提升血氧饱和度约1%-2%,下降过程中需保持身体保暖并持续供氧。轻度症状者建议暂停攀登计划。
4、调整活动强度初入高原前3天应避免剧烈运动,每日行走距离不超过平地的60%。活动时保持深呼吸节奏,出现气促立即休息。睡眠时采取半卧位可减少夜间低氧血症发生,建议海拔每升高300米增加1天适应期。
5、补充水分高海拔地区每日饮水量需达到平原的1.5倍,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可适量添加电解质泡腾片预防脱水,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避免饮酒及含咖啡因饮料,这些物质可能加重脱水和高原反应。
进入高原前1个月应进行有氧训练提升心肺功能,患有未控制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需谨慎评估。行程中携带血氧仪监测指标,出现持续呕吐、步态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必须立即就医。适应期间饮食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主,适当增加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摄入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