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脸色发黄可能是血糖控制不佳或并发症的表现,需结合具体原因判断严重性。常见原因包括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皮肤病变、肝胆功能异常或贫血等。若伴随乏力、消瘦等症状,可能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症相关,需立即就医。
糖尿病患者出现脸色发黄时,若由高血糖引起的皮肤糖基化终末产物沉积导致,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弹性下降,但无其他器官损害。此时需加强血糖监测,调整降糖方案,如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若因合并肝胆疾病如胆汁淤积,可能伴随尿色加深、皮肤瘙痒,需完善肝功能检查,必要时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贫血相关面色发黄多与糖尿病肾病导致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有关,需补充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并控制蛋白尿。
当脸色发黄短期内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意识模糊时,需警惕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等危重情况。此类患者血糖常超过16.7mmol/L,血酮体阳性,需急诊静脉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少数患者可能因长期服用某些降糖药如吡格列酮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和黄疸,此时应停药并保肝治疗。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筛查并发症,保持血糖稳定在空腹4.4-7.0mmol/L,餐后<10.0mmol/L。日常注意皮肤清洁保湿,避免抓挠,每年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和血常规。若出现面色改变,建议记录症状变化并携带近期血糖监测记录就诊,便于医生快速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