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的特点主要有周期性、出血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个体差异。
1、周期性:月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通常以28天为一个周期,但正常范围可在21-35天之间。周期计算从月经第一天开始到下次月经前一天结束。青春期初期和围绝经期女性可能出现周期不规律,这与激素水平波动有关。规律的月经周期反映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
2、出血量:每次月经总出血量约为20-60毫升,超过80毫升属于月经过多。经血呈暗红色,含有子宫内膜组织、血液和黏液。可使用卫生巾或月经杯测量,正常情况下每1-2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出血量过多可能导致贫血,需及时就医检查。
3、持续时间:月经期通常持续3-7天,多数女性为4-5天。前两天出血量较多,后期逐渐减少。持续时间过短或过长都可能提示内分泌失调、子宫病变等问题。记录月经日记有助于发现异常情况。
4、伴随症状:月经期可能伴随下腹坠胀、腰酸、乳房胀痛等不适,这些症状多由前列腺素分泌引起。部分女性会出现头痛、乏力、情绪波动等经前期综合征表现。严重痛经影响生活时,需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
5、个体差异:月经特征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受遗传、体质、环境等因素影响。运动量过大、体重过低、压力等因素可导致月经紊乱。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月经特点也会变化,如青少年期可能不规律,育龄期较稳定,围绝经期逐渐减少。
建议女性建立月经健康档案,记录周期、经量、症状等信息。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铁和优质蛋白,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和盆浴。出现周期紊乱、经量异常、严重痛经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检查。经期要注意保暖,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每2-3小时更换一次,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情,有助于维持月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