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发烧症状可通过体温测量、精神状态、皮肤颜色、食欲变化、睡眠异常等表现判断。正常腋温为36-37摄氏度,超过37.3摄氏度属于发热。
1、体温测量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最安全准确。测量前需擦干腋汗,保持手臂夹紧5分钟。避免使用水银体温计以防破碎风险。耳温枪需对准鼓膜测量,但准确性易受耳垢影响。肛温测量需专业人员操作,一般不推荐家长自行检测。
2、精神状态发热婴儿可能出现烦躁哭闹或异常安静。清醒时眼神呆滞、反应迟钝需警惕。高热可能导致嗜睡但轻拍能唤醒,若出现意识模糊或抽搐应立即就医。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哭闹声调改变。
3、皮肤颜色发热时面部潮红但四肢发凉属常见现象。口唇青紫或皮肤出现瘀点需紧急处理。轻度脱水时皮肤弹性减弱,前囟门凹陷。出现大理石样花纹提示循环不良。黄疸加重伴发热可能提示感染。
4、食欲变化发热婴儿可能出现拒食或吸吮无力。母乳喂养次数减少一半以上需关注。呕吐超过3次或腹泻伴随发热应就医。小便量明显减少提示脱水风险。体重短期内下降超过5%需医疗干预。
5、睡眠异常发热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延长。频繁夜醒伴哭闹不同于日常作息。过度嗜睡难以唤醒属危险信号。睡眠时呼吸急促超过每分钟60次需重视。异常肢体抖动可能预示高热惊厥。
发现婴儿发热时应保持环境通风,适当减少衣物但避免受凉。可进行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喂养频率,配方奶喂养可适当补充水分。禁用酒精擦浴、冰敷等刺激性降温方式。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或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应及时儿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日常需注意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低热反应,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保持喂养器具消毒,接触婴儿前规范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