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黄疸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因判断,多数情况下由甲型肝炎病毒等引起的急性黄疸型肝炎预后良好,但戊型肝炎病毒或合并基础肝病时可能出现重症化。病毒性黄疸的严重程度主要与病毒类型、患者免疫状态、是否合并肝硬化等因素有关。
由甲型肝炎病毒或EB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黄疸通常呈自限性过程。这类病毒感染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食欲减退、尿色加深等症状。肝功能检查可见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治疗以卧床休息、保肝退黄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茵栀黄口服液等药物。绝大多数患者在2-3个月内可完全康复,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病。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或慢性乙肝急性发作导致的黄疸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孕妇、老年人和肝硬化患者感染戊肝病毒后,易进展为肝衰竭,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慢性乙肝患者出现黄疸可能提示疾病活动期,需警惕肝纤维化加重。这类情况需立即住院治疗,必要时进行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评估。抗病毒治疗可选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核苷类似物。
病毒性黄疸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直至黄疸消退,饮食选择易消化的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腐等,每日保证足够热量摄入。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改变或皮下瘀斑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预防方面需注意饮食卫生,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