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反应通常在怀孕5-6周开始出现,部分孕妇可能在4周即有轻微表现,多数持续至12-16周逐渐缓解。
孕早期反应的发生与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密切相关。激素水平在受精卵着床后快速上升,约在孕5周达到可检测水平,此时孕妇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孕8-10周激素水平达到峰值,反应程度可能加重,表现为晨起干呕、食欲减退、嗅觉敏感等。随着妊娠进展,胎盘功能逐步完善,激素水平趋于稳定,孕12周后症状多自然减轻。日常可通过少量多餐、避免空腹、补充维生素B6等方式缓解不适。
少数孕妇可能出现妊娠剧吐,表现为持续呕吐、无法进食、体重下降超过5%,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妊娠剧吐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多胎妊娠等因素有关,需通过静脉补液、营养支持等医疗干预。若孕20周后仍有严重呕吐或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需排除肝胆疾病、胃肠炎等病理因素。
孕早期反应期间建议保持充足休息,避免接触油腻或刺激性气味,选择苏打饼干、柠檬水等缓解恶心。若出现尿量减少、眩晕等脱水表现,或体重持续下降,应及时就诊评估。定期产检有助于监测母婴健康状况,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