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通过微创方式切除子宫肌瘤,手术方法包括术前评估、麻醉准备、建立气腹、镜下操作、术后处理五个关键步骤。
1、术前评估:
手术前需完善妇科检查、超声或核磁共振成像明确肌瘤位置、大小及数量。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评估手术耐受性,必要时进行宫腔镜检查排除内膜病变。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
2、麻醉准备:
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麻醉师会评估心肺功能并建立静脉通路。术中需监测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麻醉深度需确保患者无痛感且肌肉松弛,便于腹腔镜器械操作。
3、建立气腹:
在脐部作小切口注入二氧化碳形成人工气腹,使腹壁与脏器分离。随后置入穿刺套管作为镜头通道,通过显示屏观察盆腔情况。通常还需在下腹部增加2-3个操作孔用于置入手术器械。
4、镜下操作:
使用电钩或超声刀切开肌瘤表面包膜,钝性分离肌瘤与正常肌层组织。较大肌瘤需分块取出,创面电凝止血。术中同步检查输卵管、卵巢等邻近器官,必要时处理合并的盆腔病变。
5、术后处理:
缝合穿刺孔并加压包扎,麻醉苏醒后监测生命体征6-8小时。术后24小时可进流食并鼓励下床活动,3-5天出院。病理检查确认肌瘤性质,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评估恢复情况。
术后建议保持外阴清洁,2周内避免盆浴及性生活。饮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质,如鱼肉、蛋类促进伤口愈合。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若出现发热、腹痛加剧需及时复诊。术后3-6个月需避孕,有生育需求者需根据子宫修复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备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