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刀割伤后可通过压迫止血、清洁消毒、包扎保护、药物治疗、就医缝合等方式处理。刀割伤通常由刀具划伤、意外事故、操作不当、暴力伤害、自伤行为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立即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直接按压伤口10-15分钟,抬高受伤部位至心脏水平以上。较深伤口需持续按压至出血明显减少,避免频繁查看影响凝血。若血液渗透敷料,应叠加新纱布继续按压,不可移除原有敷料。
2、清洁消毒出血控制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异物和污染物。再用碘伏或酒精棉球由伤口中心向外螺旋消毒,面积需超过伤口边缘3厘米。注意避免使用双氧水等刺激性消毒剂,可能损伤组织延缓愈合。
3、包扎保护清洁后覆盖无菌敷料,胶布固定时避免环形缠绕。关节部位可用网状弹力绷带,保持适度压力且不影响血液循环。每日检查伤口情况,敷料浸湿或污染需立即更换,保持干燥环境有助于预防感染。
4、药物治疗浅表伤口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疼痛明显可口服布洛芬缓解。深部伤口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必要时使用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所有药物使用前需确认过敏史,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
5、就医缝合长度超过2厘米、深度达皮下组织或活动性出血不止的伤口需12小时内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可吸收缝线、皮肤胶或钉皮机闭合伤口,术后需定期换药并观察愈合情况。伴有神经肌腱损伤需专科修复手术。
伤口愈合期应保持饮食均衡,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检查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接触水源时使用防水敷料,愈合后涂抹硅酮凝胶可减少疤痕形成。如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