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可能引起短期和长期的身体影响,主要包括皮肤反应、疲劳、骨髓抑制、消化道不适及特定器官损伤。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副作用与照射部位、剂量及个体差异有关。
放疗区域的皮肤可能出现红斑、干燥、脱屑或溃疡,通常在治疗结束后逐渐恢复。疲劳是常见全身反应,与机体修复损伤消耗能量有关。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能增加感染或出血风险。头颈部放疗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炎、味觉改变,腹部放疗易引发恶心、腹泻等胃肠症状。盆腔放疗可能影响膀胱或直肠功能。部分患者治疗后数月或数年可能出现迟发性损伤,如肺纤维化、心脏病变或继发恶性肿瘤。
接受放疗期间需保持照射部位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或暴晒。出现黏膜炎时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促进修复。骨髓抑制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提升白细胞。治疗前后2小时避免进食可减轻消化道反应。长期随访中需关注甲状腺功能、心肺功能等指标,乳腺癌放疗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放疗期间应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量增加瘦肉、鸡蛋、西蓝花等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盆腔放疗患者可练习凯格尔运动改善膀胱控制力。治疗结束后仍需持续防晒,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建议记录每日症状变化,与主治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支持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