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可选用垂盆草、叶下珠、虎杖、黄芪、丹参等草药辅助调理。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抗病毒药物规范治疗,草药仅作为辅助手段使用。
一、垂盆草垂盆草具有保肝降酶作用,其活性成分可减轻肝细胞炎症损伤。临床常用于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慢性乙肝患者,与抗病毒药物联用时可改善肝功能指标。使用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变化,避免与肝毒性药物同服。
二、叶下珠叶下珠在传统医学中用于肝胆湿热证,现代研究显示其提取物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有一定抑制作用。适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轻度肝炎患者,但不宜单独用于活动性肝炎,需配合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使用。
三、虎杖虎杖中的大黄素等成分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可延缓乙肝进展为肝硬化。对于肝纤维化评分较高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用虎杖制剂可能改善肝脏弹性检测结果。脾胃虚寒者慎用。
四、黄芪黄芪作为免疫调节剂,能提升慢性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特别适合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病毒持续复制者,与干扰素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强抗病毒效果。阴虚火旺者需调整配伍。
五、丹参丹参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辅助治疗乙肝,其活血化瘀功效对肝区隐痛、舌质紫暗的气滞血瘀型患者较适宜。可与抗病毒药物协同使用,但凝血功能障碍者应减量。
慢性乙肝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清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避免酒精及高脂食物。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及超声检查,肝硬化患者需缩短复查间隔。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所有草药使用前须经中医师辨证,不可自行替换抗病毒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