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伴随胃部不适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口服补液、药物干预、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药物副作用、消化道溃疡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置于额头,单次冷敷不超过20分钟。退热贴可选择含薄荷成分的产品辅助降温,但皮肤破损者禁用。
2、调整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少量多次补充。苹果可蒸熟后食用,其中的果胶能吸附肠道毒素。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忌食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稀粥、烂面条等半流质。
3、口服补液每10分钟饮用5-10毫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可自制补液水500毫升温水加1.5克盐+20克白糖。呕吐剧烈者尝试含服冰块减少胃部刺激,待呕吐间隔期再少量补液。
4、药物干预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发热伴胃痛患者,胃肠道刺激小于布洛芬。蒙脱石散可保护胃黏膜吸附病原体,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调节肠道菌群。呕吐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但需与其它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
5、就医检查持续高热超过3天、呕血黑便、意识模糊等症状需急诊处理。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腹部超声排查胆囊炎等急腹症。儿童出现尿量减少、囟门凹陷等脱水表现时须立即就诊。
恢复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3次以上。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出汗后及时更换避免受凉。监测体温每4小时记录1次,观察大便性状与呕吐物颜色。症状完全消失48小时后再逐步恢复普通饮食,初期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胃肠。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族帮助黏膜修复,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可减少胃酸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