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特定疾病风险控制中获益显著。主要适用情况包括已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高危因素、10年心血管风险≥10%人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以及慢性肾病3-5期患者。
1、心血管二级预防:
已确诊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或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20%-25%的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这类患者需持续用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消化道出血风险,必要时联合质子泵抑制剂。
2、糖尿病高危人群:
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若合并吸烟、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阿司匹林可减少首次心梗风险。但需评估出血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时获益更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前需眼科评估。
3、中高心血管风险者:
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10%的40-70岁人群,每日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使心梗风险下降18%。风险计算需纳入年龄、血压、胆固醇等指标,吸烟者需先完成戒烟干预。
4、遗传性血脂异常: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仍建议在降脂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这类患者常早发动脉硬化,需从30岁开始评估用药指征,但需排除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禁忌证。
5、慢性肾病患者:
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的3-5期患者心血管死亡率显著增高,阿司匹林可降低22%的致死性心梗风险。但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min时需减量,透析患者应避免使用含镁抗酸剂。
使用阿司匹林前需全面评估出血风险,65岁以上人群建议检测幽门螺杆菌。用药期间保持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摄入深色蔬菜300克以上可增强胃黏膜保护。规律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每周5次30分钟快走,有助于协同改善血液流变学。避免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饮酒,定期监测粪便隐血和肾功能。
月经期通常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月经期间使用可能加重经血量或延长经期,主要影响因素有药物抗凝作用、个体凝血功能差异、月经量基础情况、用药目的及药物相互作用。
1、抗凝作用: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但会干扰正常凝血机制。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本身存在生理性出血,药物可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导致经血不易凝固,增加出血量或出血时间。
2、凝血功能差异:
个体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不同,部分人群凝血功能较弱,服药后可能出现异常出血。存在月经量多、贫血病史或凝血功能障碍者风险更高,需严格避免经期用药。
3、经量基础:
正常月经量为20-60毫升,超过80毫升属月经过多。基础经量较大者服用阿司匹林后,药物可能加剧子宫内膜血管收缩异常,导致经血流失增多,甚至引发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
4、用药目的:
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评估获益与风险。经期可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如暂时减量或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非必要情况下应避免经期使用。
5、药物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与激素类药物、抗抑郁药等联用可能增强出血倾向。经期同时服用活血类中药或非甾体抗炎药时,出血风险叠加,需特别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月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饮食可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适量饮用红糖姜茶缓解不适。避免剧烈运动及盆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若出现经期延长超过7天、单次经血量浸透卫生巾每小时超过1片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