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溶血性黄疸可通过药物治疗、输血治疗、病因治疗、营养支持、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溶血性黄疸可能与红细胞破坏过多、肝胆疾病、免疫异常、遗传因素、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乏力贫血等症状。
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可抑制免疫性溶血,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能结合游离胆红素。伴有感染时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胆汁淤积者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等中成药辅助退黄时需监测肝功能。
2、输血治疗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出现心功能不全时需输注洗涤红细胞,输血前需完成交叉配血试验。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输血可能加重溶血,需联合免疫抑制剂。输血后要监测血红蛋白及尿色变化。
3、病因治疗药物诱发者需停用磺胺类等可疑药物,感染相关溶血需用注射用阿奇霉素控制病原体。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考虑脾切除术,恶性肿瘤继发溶血需针对原发病化疗。病因控制后黄疸多逐渐消退。
4、营养支持每日保证1.2-1.5g/kg优质蛋白摄入,选择鱼肉、蛋清等易消化来源。补充叶酸片和维生素B12片改善造血功能,适量进食南瓜、胡萝卜等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限制高脂饮食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5、中医调理湿热型可用茵陈蒿汤加减,血瘀型选用膈下逐瘀汤配合针灸肝俞穴。艾灸足三里穴可改善脾胃功能,耳穴压豆选取肝胆区刺激胆汁排泄。中药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
老年患者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ml饮水量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剧烈运动减少红细胞破坏。观察巩膜黄染程度及尿液颜色变化,定期检测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出现嗜睡、抽搐等胆红素脑病征兆时需立即就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诱发溶血加重,服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肝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