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通常由肛腺感染、外伤刺激、免疫力低下、肛窦炎、克罗恩病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热痛等症状。肛周脓肿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切开引流、日常护理等方式缓解。
1、肛腺感染肛腺位于肛门齿状线附近,当肛腺开口堵塞时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感染可能扩散至肛周间隙形成脓肿,常伴随肛门坠胀感和排便疼痛。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严重时需手术切开引流。
2、外伤刺激肛门部位受异物刺伤、过度擦拭或肛交等机械损伤后,可能破坏局部屏障引发感染。伤口处会出现持续性跳痛并形成硬结,可能伴随低热。早期可用高锰酸钾坐浴,若形成脓腔则需在局麻下行脓肿切开术。
3、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或HIV感染者易因抵抗力下降发生肛周感染。这类患者脓肿发展迅速且易复发,可能伴有全身乏力症状。除规范使用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外,还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4、肛窦炎肛窦的慢性炎症可能蔓延至肛周组织,形成位置较深的坐骨直肠窝脓肿。患者常有肛门内灼痛和排便不尽感,指检可触及波动性包块。需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局部红外线理疗,必要时行挂线疗法。
5、克罗恩病克罗恩病引发的肛周脓肿多为复杂性瘘管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和渗液。可能伴随腹泻、体重下降等肠道症状。治疗需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控制活动期炎症,配合瘘管切开术改善引流。
日常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使用温水清洗,避免久坐和辛辣饮食。出现肛门持续疼痛、发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未经专业评估切勿自行挤压脓肿。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克罗恩病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肠内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