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分度通常根据体温高低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和超高热。发热可能与感染、炎症反应、肿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低热指体温在37.3-38摄氏度之间,常见于普通感冒、轻度感染或慢性炎症。此时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避免过度包裹衣物。中等度热体温范围为38.1-39摄氏度,多由细菌感染、流感等引起,需密切观察是否伴随寒战、头痛等症状。高热指39.1-41摄氏度,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处理。超高热为体温超过41摄氏度,属于危急状况,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需紧急医疗干预。
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米粥、面条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记录体温变化曲线,观察是否伴随皮疹、呕吐等其他症状。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发热时更需警惕,家长应避免擅自使用退热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等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的药物。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体温反复升高,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