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主要有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罗沙司他胶囊等。肾性贫血通常由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铁代谢紊乱、造血原料缺乏等因素引起,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1、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是治疗肾性贫血的核心药物,通过外源性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适用于慢性肾脏病导致的贫血,尤其对透析患者效果显著。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避免血红蛋白上升过快引发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常见剂型包括预充式注射器和西林瓶装注射液。
2、琥珀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用于纠正肾性贫血合并的缺铁状态。铁缺乏会限制促红素的治疗效果,该药物可补充造血所需的铁元素。服药后可能出现胃肠不适,建议餐后服用。需注意避免与钙剂、抗酸药同服影响吸收,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
3、叶酸片叶酸片作为造血辅酶参与红细胞DNA合成,对肾性贫血伴叶酸缺乏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长期透析患者易出现叶酸流失,需常规补充。该药物安全性较高,但大剂量使用可能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神经症状。常用剂型为5毫克片剂,多与维生素B12联合使用。
4、维生素B12片维生素B12片可改善因吸收障碍或代谢异常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肾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影响维生素B12吸收,该药物能维持髓鞘神经功能并促进红细胞成熟。甲钴胺是活性维生素B12的常见剂型,较传统氰钴胺更易被机体利用。
5、罗沙司他胶囊罗沙司他胶囊是新型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通过调控内源性促红素生成改善贫血。适用于对促红素治疗反应不佳的肾性贫血患者,具有口服便利优势。用药时需监测铁代谢指标,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钾血症和血管通路血栓形成。
肾性贫血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和优质蛋白的食物。避免饮用浓茶影响铁吸收,控制高磷饮食防止矿物质代谢紊乱。定期复查血常规、铁代谢及肾功能指标,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出现乏力加重、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