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停药需严格遵医嘱逐步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引发戒断反应或病情反复。停药注意事项主要有调整减药速度、监测情绪变化、预防复发措施、定期复诊评估、应急处理预案等。
1、调整减药速度抗抑郁药物需阶梯式减量,通常每2-4周减少原剂量的25%。如帕罗西汀片、舍曲林片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能引起头晕、睡眠障碍等撤药综合征,缓慢减药可降低风险。减药期间需记录每日用药剂量及身体反应。
2、监测情绪变化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概率较高,需每日记录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及社交活动情况。若持续出现早醒、兴趣减退等抑郁核心症状超过2周,或出现自杀念头等危机表现,应立即恢复用药并联系主治医生。
3、预防复发措施维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认知行为疗法可继续巩固,通过情绪日记识别负性思维。避免重大生活事件刺激,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支持。
4、定期复诊评估停药后第1个月每2周复诊1次,之后每月复诊直至稳定。医生会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工具评估状态,检查是否存在残留症状。血液药物浓度检测可确认药物是否完全代谢。
5、应急处理预案提前与医生商定复发干预方案,如准备少量应急药物。若出现严重失眠或焦虑,可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等苯二氮卓类药物过渡。建立紧急联系人名单,包括家属、医生及心理危机热线号码。
停药期间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维持稳定社交支持系统,避免酒精等中枢抑制剂摄入。日光照射不足时可补充维生素D3滴剂,但所有营养补充剂使用前需咨询医生。如遇季节交替等复发高危时段,可提前进行预防性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