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咬伤后可通过冲洗伤口、局部冷敷、消毒处理、药物止痛、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蜈蚣咬伤通常由毒液刺激、过敏反应、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冲洗伤口立即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有助于稀释毒液并减少吸收。避免用力挤压伤口导致毒液扩散,冲洗时保持患肢低于心脏位置。若伤口残留蜈蚣断肢,需用镊子轻柔取出。
2、局部冷敷用冰袋包裹干净毛巾敷于咬伤处10分钟,间隔5分钟重复进行,持续2小时。冷敷能减缓毒液扩散速度并减轻肿胀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皮肤。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局部组织水肿,冷敷时需观察皮肤颜色变化。
3、消毒处理冲洗后使用碘伏溶液或75%酒精由中心向外环形消毒伤口,每日消毒2次直至结痂。避免使用红药水等有色消毒剂影响观察伤口变化。若出现伤口渗液、化脓等感染征兆,需及时就医清创。
4、药物止痛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外用利多卡因凝胶或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过敏反应者可服用氯雷他定片。禁止自行切开伤口排毒或使用草药敷贴。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
5、就医治疗儿童、孕妇或出现头晕恶心、伤口剧烈肿胀等情况应紧急就医。医生可能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治疗。严重过敏者需留院观察,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
被蜈蚣咬伤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速毒液吸收,保持伤口干燥清洁,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观察72小时是否出现延迟性过敏反应,期间忌食海鲜、辛辣食物。庭院活动时穿戴手套靴子,夜间检查床铺衣物,蜈蚣活跃季节可使用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