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通常位于齿状线以上的直肠下端和肛门黏膜下层,具体表现为肛管内部静脉丛的曲张。内痔根据脱垂程度可分为I-IV度,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后期可能出现痔核脱出。
I度内痔位于直肠下端近齿状线区域,痔核较小且不脱出肛门,主要表现为排便时无痛性鲜红色出血,血液常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II度内痔位置较I度更靠近肛管上部,排便时痔核可脱出肛门外但能自行回纳,除出血外可能伴有肛门坠胀感。III度内痔脱出后需用手推回,痔核体积增大且表面黏膜可能出现糜烂,常伴有黏液分泌和肛门潮湿瘙痒。IV度内痔长期脱出状态无法回纳,可能发生嵌顿或血栓形成,导致剧烈疼痛和局部水肿。
日常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粗糙厕纸。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出现持续便血、痔核脱出或肛门疼痛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肛门镜或直肠指检明确痔疮分期,必要时采用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或手术切除等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