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鹅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局部用药、调整喂养方式、增强免疫力、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进食困难等症状。
1、保持口腔清洁用无菌纱布蘸取温水或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擦拭宝宝口腔黏膜,每日重复进行2-3次。哺乳前需清洁母亲乳头及乳具,避免交叉感染。鹅口疮可能与哺乳器具消毒不彻底有关,通常伴随口腔黏膜充血症状。
2、局部用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患处,或选用克霉唑口腔贴片。鹅口疮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有关,常出现拒食哭闹症状。禁止自行使用龙胆紫等刺激性药物。
3、调整喂养方式暂停添加辅食,改用温凉流质饮食。母乳喂养者需控制单次哺乳时长,人工喂养应将奶嘴孔径调小。鹅口疮患儿可能因口腔疼痛出现脱水症状,家长需观察尿量变化。
4、增强免疫力保证每日维生素D补充,早产儿可遵医嘱使用免疫调节剂。鹅口疮在免疫功能低下婴儿中更易复发,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和精神状态。
5、就医治疗若病变扩散至咽喉或伴随发热,需及时进行真菌培养检查。顽固性鹅口疮可能需口服氟康唑颗粒,合并细菌感染时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鹅口疮患儿衣物应单独烫洗,避免使用安抚奶嘴。哺乳母亲需限制高糖饮食,人工喂养者每次使用后需煮沸消毒奶瓶。观察宝宝口腔变化,若白色斑块48小时内未消退或出现拒饮嗜睡,须立即就诊。恢复期可适量补充婴幼儿益生菌制剂,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