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易并发尿路感染主要与长期卧床、导尿管使用、免疫功能下降、排尿功能障碍及卫生护理不足等因素有关。中风后尿路感染可能由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导尿管相关感染、会阴清洁不当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诱发,需通过规范导尿管理、加强会阴护理、促进自主排尿及控制基础疾病等方式干预。
1、长期卧床中风患者因肢体活动障碍需长期卧床,导致尿液排出不畅,膀胱残余尿量增加。尿液滞留易滋生细菌,引发上行性尿路感染。护理时应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鼓励侧卧位排尿,必要时通过热敷下腹部或按摩膀胱区促进排尿。对尿潴留者可间歇导尿,减少留置导尿时间。
2、导尿管使用留置导尿管破坏尿道自然屏障,细菌可沿导管表面定植,48小时内生物膜形成后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选择硅胶材质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导尿系统保持密闭。尽早评估拔管指征,改用间歇导尿或外接尿袋,可降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概率。
3、免疫功能抑制中风急性期应激反应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功能。合并糖尿病者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监测血糖水平,维持空腹血糖4-6mmol/L,餐后血糖8-10mmol/L。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但需警惕药物性肝损伤。
4、神经源性膀胱大脑排尿中枢受损导致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表现为尿潴留或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膀胱功能障碍类型。对低张力膀胱可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松弛尿道括约肌,对逼尿肌过度活动者可口服托特罗定片,配合间歇导尿排空残余尿。
5、卫生管理不足会阴部清洁不及时使大肠杆菌等肠道菌群定植尿道口。护理时使用温水和pH5.5弱酸性洗液每日清洗会阴2次,大便后从前向后擦拭。失禁患者及时更换吸水护理垫,避免尿粪混合污染。对反复感染者可预防性使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但需监测肾功能。
中风患者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稀释尿液冲刷尿道。摄取蔓越莓汁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抑制细菌黏附尿路上皮。康复期进行盆底肌训练,收缩肛门和尿道肌肉10秒后放松,每日3组每组15次。定期复查尿常规,出现尿频尿急或发热时需及时留取中段尿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头孢克肟颗粒、左氧氟沙星片等敏感抗生素。家属协助记录排尿日记,包括每次排尿时间、尿量和自觉症状,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