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频繁腹泻可能由肠道机会性感染、抗病毒药物副作用、HIV肠病、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用药、抗感染治疗、益生菌补充、饮食管理等方式缓解。
1、机会性感染:巨细胞病毒或隐孢子虫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腹泻,通常伴随发热、体重下降。需进行粪便检测确诊,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硝唑尼特等抗感染药物。
2、药物副作用:部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洛匹那韦可刺激胃肠黏膜,表现为用药后水样便。医生可能调整方案为拉替拉韦或多替拉韦等耐受性更好的药物。
3、HIV肠病:病毒直接损伤肠黏膜导致吸收不良,常见于CD4计数低下者。需优化抗病毒治疗,配合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
4、菌群失调:长期免疫缺陷易引发肠道微生态紊乱,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益生菌制剂,同时增加酸奶等发酵食品摄入。
建议记录排便频率与性状,避免高脂乳制品,选择低渣饮食,若腹泻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血便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