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母乳喂养的大便出现奶瓣可能与乳汁消化不完全、乳糖不耐受、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等因素有关。
奶瓣是母乳喂养婴儿大便中常见的白色颗粒状物质,主要由未完全消化的乳脂肪与钙盐结合形成。乳汁中脂肪含量较高时,婴儿肠道分泌的脂肪酶可能不足以完全分解,导致奶瓣产生。部分婴儿存在暂时性乳糖酶分泌不足,未被分解的乳糖在肠道发酵会产生酸性大便并夹杂奶瓣。新生儿胃肠蠕动功能尚未完善,消化吸收效率较低,也可能使奶瓣残留增多。
若奶瓣伴随大便次数异常增多、哭闹不安、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需警惕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避免过度喂养,并观察婴儿精神状态与生长发育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