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类型有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由于脂质沉积、炎症反应等因素导致动脉内膜增厚,形成粥样斑块。斑块逐渐增大可造成血管狭窄,严重时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完全阻塞血管。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会加速这一进程。
2、心肌缺血缺氧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颌,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若缺血持续超过20分钟,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
3、急性心肌梗死当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时,心肌细胞因持续缺血发生坏死。患者出现剧烈持久的胸痛,伴冷汗、恶心、濒死感。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压低,心肌酶谱升高。这是冠心病最危急的类型,需要立即进行再灌注治疗。
4、缺血性心肌病长期慢性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和心功能减退,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这类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脏收缩功能明显下降。
5、心源性猝死部分冠心病患者可能以猝死为首发表现,多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常见于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猝死前可能有短暂胸痛、心悸等先兆。及时心肺复苏和除颤是抢救关键。
冠心病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活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出现胸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