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10.0毫摩尔/升。血糖控制目标需根据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因素调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需≤5.3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
对于大多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4.4-7.0毫摩尔/升可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餐后血糖峰值控制在10.0毫摩尔/升以下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时,目标范围内时间应超过70%。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可适当放宽标准,空腹血糖维持在5.0-8.3毫摩尔/升。1型糖尿病患者需更严格管理,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导致酮症酸中毒。
妊娠期糖尿病需特别关注餐后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超过7.8毫摩尔/升可能增加巨大儿风险。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目标值需结合生长发育需求,睡前血糖建议5.6-10.0毫摩尔/升。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血糖读数假性降低,需通过糖化血红蛋白辅助判断。部分新型降糖药物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能改变血糖目标值设定原则。
建议定期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每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记录血糖波动规律,避免空腹运动引发的低血糖。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分餐制有助于平稳血糖。出现持续高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