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使用角膜塑形镜、进行激光手术、植入人工晶体、调整用眼习惯等方式治疗。近视眼通常由遗传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营养不良、眼部疾病等原因引起。
1、佩戴框架眼镜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近视矫正方式,通过凹透镜片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适合轻度至中度近视患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镜片材质包括树脂、PC等,需定期验光更换。佩戴时需注意镜片清洁和框架调整,避免压迫鼻梁或耳部。不正确的度数可能导致头晕或视力疲劳。
2、使用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是一种夜间佩戴的硬性隐形眼镜,通过暂时改变角膜曲率实现白天裸眼视力清晰。适用于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青少年,可延缓近视进展。需严格遵循佩戴时间和护理流程,不当使用可能引发角膜炎或角膜损伤。需定期复查角膜状态和视力变化。
3、进行激光手术激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改变屈光状态,常见术式包括全飞秒激光、半飞秒激光等。适合18岁以上、近视度数稳定的成年人,术前需全面检查角膜厚度和眼底情况。术后可能出现干眼、眩光等暂时性不适,需避免揉眼和过度用眼。高度近视或角膜过薄者可能不适合该手术。
4、植入人工晶体人工晶体植入术将微型透镜植入眼内,适用于超高度近视或角膜条件不足的患者。手术保留原有晶状体,可逆性较强。可能存在术后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风险,需长期随访。该方式对医生操作精度要求较高,需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疗机构。
5、调整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不低于30厘米。每用眼40分钟休息5-10分钟,远眺绿色景物。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日不少于2小时自然光暴露。避免在昏暗或晃动环境中用眼,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长。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
近视治疗需根据年龄、度数进展和眼部条件综合选择方案。儿童应每3-6个月进行散瞳验光,成人每年检查眼底。避免盲目使用眼贴、按摩仪等未经验证的产品。高度近视者需警惕视网膜脱离风险,出现闪光感或视野缺损应立即就医。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有助于长期跟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