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痔疮可通过温水坐浴、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局部清洁、使用外用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婴儿痔疮通常与便秘、长时间哭闹、肛周感染、先天性静脉壁薄弱、排便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
1、温水坐浴将婴儿臀部浸泡在38-40℃温水中5-1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温水能促进肛周血液循环,缓解静脉曲张和肿胀。坐浴后需用柔软毛巾蘸干水分,避免摩擦刺激。对于无法配合坐浴的婴儿,可用温热纱布湿敷肛门。
2、调整饮食结构母乳喂养的母亲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低聚糖配方奶粉。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应摄入南瓜泥、苹果泥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饮水量需达到每公斤体重100-150毫升,有助于软化粪便。
3、保持局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冲洗肛门,禁用含酒精湿巾。清洁后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霜,形成保护层隔离刺激。尿布需每2-3小时更换,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尿布。夜间可使用吸水性强的纸尿裤,但需增加更换频率。
4、使用外用药物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缓解肿胀,每日薄涂2次。肛周红肿时可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软膏,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合并感染时需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所有外用药均需在清洁干燥皮肤后使用,避免接触黏膜。
5、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Ⅲ度以上痔疮,可考虑硬化剂注射治疗。血栓性外痔需行血栓取出术,手术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术后需使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止痛。家长需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和创面愈合进度。
家长需每日记录婴儿排便次数和性状,发现粪便带血或肛周脓肿需立即就医。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辛辣食物,婴儿辅食添加需遵循由稀到稠原则。建立定时把便习惯,每次排便时间不超过5分钟。避免让婴儿长时间处于仰卧位,适当进行俯卧训练促进胃肠蠕动。若痔疮症状持续2周无改善,应前往小儿外科进行肛门指诊和直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