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婴儿病毒性肠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腺病毒。这些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会导致婴儿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保持卫生、及时补液和合理用药。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婴儿病毒性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尤其在秋冬季节高发。诺如病毒和腺病毒也是常见的致病病毒。这些病毒通过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水或物体传播,婴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感染。
2、传播途径
病毒性肠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婴儿可能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具或护理人员的手而感染。家庭和托幼机构是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场所,需特别注意环境卫生。
3、症状表现
感染后,婴儿可能出现腹泻、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腹泻通常为水样便,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脱水是婴儿病毒性肠炎最危险的并发症,需及时识别和处理。
4、预防措施
保持卫生是预防病毒性肠炎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勤洗手,婴儿的餐具和玩具需定期消毒。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5、治疗方法
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益生菌和蒙脱石散可缓解腹泻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因病毒性肠炎对抗生素无效。
婴儿病毒性肠炎虽常见,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家长需密切关注婴儿的健康状况,出现严重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