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术是通过介入手段检查心脏血管情况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置入导管鞘、注射造影剂、X线成像、术后压迫止血五个步骤。
1、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患者取平卧位,消毒局部皮肤后,医生会选取手腕部桡动脉或大腿根部股动脉作为穿刺点。穿刺前需进行局部麻醉,用穿刺针穿透血管壁建立通道。桡动脉路径恢复较快,但血管较细操作难度略高;股动脉路径操作简便,但术后需长时间卧床。
2、置入导管鞘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沿导丝推送导管鞘至血管内。导管鞘作为器械进出通道,可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术中通过导管鞘向血管内注入肝素盐水,防止导管内血栓形成。导管鞘规格根据患者血管条件选择,直径通常为5-7F。
3、注射造影剂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造影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经导管快速注射含碘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注射时患者可能出现短暂发热感,需保持静止配合。现代造影剂渗透压接近血浆,过敏反应概率显著降低,但肾功能不全者仍需谨慎使用。
4、X线成像造影剂充盈冠状动脉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连续拍摄图像。多角度投照可全面评估血管病变,包括左前斜位、右前斜位等体位。图像实时显示在监视器上,能清晰识别血管狭窄、斑块等异常,为诊断提供直接依据。
5、术后压迫止血检查结束后拔出导管鞘,对穿刺点持续压迫15-20分钟止血。桡动脉路径使用专用止血器加压包扎,6小时后可解除;股动脉路径需平卧制动12小时。术后需监测穿刺处有无血肿,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发现血管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检查当日建议家属陪同,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操作。虽然属于微创检查,但仍存在血管损伤、造影剂肾病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检查结果可为冠心病诊断提供金标准,指导后续药物或支架治疗方案的制定。日常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保持低脂饮食,定期复查心电图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