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避免过敏原接触、吸入糖皮质激素、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生物靶向治疗、免疫调节治疗。
1、避免过敏原接触:
明确并远离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诱发因素是基础治疗手段。患者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定期清洗床品,使用防螨罩,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对于职业性哮喘患者,必要时需调整工作环境或岗位。
2、吸入糖皮质激素:
作为一线控制药物,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吸入制剂能有效减轻气道炎症。这类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可显著降低急性发作频率。使用后需漱口以减少口腔真菌感染风险,定期评估肺功能调整剂量。
3、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能快速缓解喘息症状,福莫特罗等长效制剂常与激素联合使用。急性发作时可通过雾化吸入给药,日常控制建议使用干粉吸入装置,需注意监测心悸等不良反应。
4、生物靶向治疗:
针对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奥马珠单抗等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阻断免疫通路。这类治疗需严格符合适应症,通过皮下注射给药,能显著减少激素用量,但需警惕过敏反应等潜在风险。
5、免疫调节治疗: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适用于明确单一过敏原的中轻度患者,通过逐步增量注射过敏原提取物诱导免疫耐受。整个疗程需3-5年,治疗初期可能诱发局部红肿或哮喘发作,需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
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应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运动前做好热身并使用预防性药物。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限制可能诱发过敏的海鲜、坚果。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学习腹式呼吸技巧,定期监测峰流速值并记录症状变化。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保持规律作息以增强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