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急性中毒、药物过量或某些代谢性疾病的紧急处理。治疗时,血液被引出体外,经过灌流器中的吸附剂或滤膜,清除毒素或代谢废物,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其原理基于吸附、过滤或离子交换等机制,快速降低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缓解中毒症状或代谢紊乱。
1、血液灌流的适应症主要包括急性中毒、药物过量、
尿毒症、肝衰竭等。急性中毒如农药、重金属中毒,药物过量如镇静剂、抗抑郁药过量,尿毒症患者因肾功能衰竭导致代谢废物积累,肝衰竭患者因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导致毒素堆积,均可通过血液灌流快速清除有害物质,缓解病情。
2、血液灌流的操作流程包括建立血管通路、连接灌流器、启动体外循环和监测生命体征。通过中心静脉置管或动静脉瘘建立血管通路,确保血液能够顺利引出和回输。接着,将血液引出体外,经过灌流器中的吸附剂或滤膜,清除毒素或代谢废物。启动体外循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确保治疗安全。
3、血液灌流的常见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出血、感染和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压可能因体外循环导致血容量不足,需及时补充液体或调整循环速度。出血风险与抗凝剂使用有关,需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调整抗凝剂剂量。感染风险与血管通路相关,需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因吸附剂或滤膜对血小板的破坏,需监测血小板计数,必要时输注血小板。
4、血液灌流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时机、毒素性质及患者基础疾病密切相关。早期治疗可显著提高清除效率,改善预后。毒素性质决定吸附剂或滤膜的选择,如活性炭适用于有机毒素,树脂适用于脂溶性毒素。患者基础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毒素代谢,需综合评估治疗风险与收益。
血液灌流是一种有效的体外血液净化技术,适用于多种急性中毒和代谢性疾病的紧急处理。治疗时需严格掌握适应症,规范操作流程,密切监测并发症,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对于急性中毒或代谢紊乱患者,早期进行血液灌流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