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可通过药物治疗、咽鼓管功能恢复、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治疗。治疗效果与病程长短、病因明确性、患者年龄、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有关。
1、药物治疗: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溶解,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鼻咽部炎症,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2、咽鼓管功能恢复:通过咀嚼口香糖、捏鼻鼓气等物理方法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鼻腔冲洗有助于减少鼻咽部分泌物反流。
3、鼓膜穿刺:对于积液量较多且持续存在的患者,可在门诊行鼓膜穿刺抽液,操作简单且能快速缓解耳闷胀感。
4、鼓膜置管:反复发作或病程超过3个月者,可能需鼓膜切开置入通气管,有助于长期维持中耳压力平衡。
建议避免用力擤鼻及乘坐飞机,儿童患者需定期复查听力,病程超过2周或出现听力明显下降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