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通常可以治愈,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恢复听力功能。该病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过敏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评估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与病因及病程密切相关。早期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或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可缓解症状。部分患者需配合咽鼓管吹张术或鼓膜穿刺抽液促进积液排出。儿童患者因咽鼓管发育不完善易复发,家长需注意避免感冒诱发,定期复查听力。病程较长者若出现鼓室粘连或胆脂瘤,可能需鼓膜置管术或鼓室成形术干预。
少数迁延不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鼻咽部肿瘤、免疫缺陷等潜在疾病相关,需进一步排查原发病。长期听力下降未干预可能导致语言发育迟缓或社交障碍,儿童患者尤其需关注。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变化活动,保持鼻腔通畅可降低复发概率。
建议患者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自行停药。治疗期间可适当热敷耳周缓解胀闷感,饮食宜清淡并补充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以促进黏膜修复。若出现耳痛、发热或眩晕等新发症状,需立即复诊排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