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肉长到牙齿上通常由牙龈增生引起,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牙龈成形术、病因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牙龈增生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药物副作用、激素变化、遗传因素、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
1、口腔清洁每日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除牙缝残留物。避免横向用力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轻柔按摩牙龈。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减少细菌滋生,必要时使用医用漱口水抑制炎症。
2、药物治疗牙龈增生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局部涂抹碘甘油缓解肿胀。若与药物相关需调整原用药方案,如替换可能引起牙龈增生的硝苯地平或苯妥英钠。孕妇激素性增生可短期使用孕酮调节剂。
3、牙龈成形术对于纤维性增生组织,可采用高频电刀或激光进行牙龈修整术恢复牙龈生理形态。严重骨性增生需配合牙周翻瓣术去除病变组织,术后使用胶原蛋白海绵促进创面愈合。手术需在牙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4、病因治疗配戴不良修复体者需重新制作牙冠边缘,矫正装置压迫需调整托槽位置。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水平,白血病患者需优先治疗原发病。青春期或妊娠期患者待激素水平稳定后多可自行缓解。
5、定期复查术后每3个月进行牙周探诊检查,监测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或降压药者每半年洗牙一次,拍摄牙片评估牙槽骨状态。儿童患者需家长监督建立正确刷牙习惯。
日常应避免吸烟及咀嚼槟榔等刺激物,增加猕猴桃、西蓝花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摄入。牙龈增生持续增大伴出血时,需排除牙龈瘤等肿瘤性病变。建议每半年到口腔科进行专业洁治,使用含亚锡氟化物的牙膏延缓菌斑形成,正畸患者可配合使用牙缝刷清洁托槽周围。夜间磨牙者需佩戴咬合垫减少机械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