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流脓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损伤、过敏反应、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外耳道炎流脓时需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自行掏耳或进水。可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分泌物,但不要深入耳道内部。生理盐水冲洗有助于清除脓液,但需由医护人员操作。清洁后保持耳部干燥,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
2、外用药物细菌性外耳道炎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类滴耳剂。真菌感染需选用克霉唑滴耳液等抗真菌药物。使用前需清洁耳道,药物温度应接近体温,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严重者可配合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减轻炎症反应。
3、口服药物感染严重时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疼痛明显者可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过敏因素导致的外耳道炎需配合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用药期间禁止饮酒,需完成全程治疗。
4、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超短波治疗能增强组织代谢,提高药物吸收效果。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外耳道炎,可采用局部紫外线照射杀菌。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通常5-10次为一个疗程。
5、手术治疗合并耳道脓肿需行切开引流术,清除脓液后放置引流条。外耳道肉芽增生者需在局麻下切除病变组织。严重骨质破坏可能需行乳突根治术。术后需定期换药,保持术区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
外耳道炎流脓期间应避免游泳、潜水等水上活动,洗头时注意保护耳部。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复发。若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或听力下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