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情况下胎位不正可以尝试顺产,具体分娩方式需根据胎位类型、胎儿大小、骨盆条件等因素综合评估,常见影响因素有枕后位、臀位、横位、复合先露。
1、枕后位:胎儿头部朝下但面部朝向母体前方,可能延长产程,可通过改变体位、手法旋转等方式调整,若进展困难可能需器械助产。
2、臀位:胎儿臀部或足部朝下,增加脐带脱垂风险,孕晚期可通过外倒转术尝试矫正,失败者多数建议剖宫产。
3、横位:胎儿横向躺卧无法入盆,自然分娩风险极高,通常需要剖宫产,孕中期发现可通过膝胸卧位尝试调整。
4、复合先露:胎儿肢体与头部同时进入产道,需评估具体状况,多数情况下为保证安全会选择手术分娩。
孕晚期定期产检监测胎位变化,发现胎位异常时遵医嘱进行矫正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胎儿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