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可能出现头晕、恶心、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多数症状轻微且可自行缓解,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严重过敏或神经损伤。局部麻醉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实现镇痛效果的技术,常用于门诊小手术或检查。
头晕是局部麻醉后较常见的反应,与麻醉药物暂时影响血液循环或患者紧张情绪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恶心感,通常与空腹状态或药物刺激胃肠黏膜相关。皮肤发红、瘙痒等过敏反应多由麻醉剂中的辅料引发,症状较轻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局部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短暂肿胀或淤青,与针头刺激毛细血管有关,48小时内冷敷可减轻不适。
极少数患者可能对酰胺类麻醉药产生严重过敏反应,出现喉头水肿或呼吸困难,需立即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抢救。穿刺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神经暂时性麻痹,表现为局部感觉异常,多数在1-3个月内恢复。有代谢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需使用亚甲蓝注射液治疗。心脏疾病患者误用含肾上腺素的麻醉剂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进行局部麻醉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药物过敏史和基础疾病情况,术后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出现心慌、皮疹扩散或肢体麻木持续加重时需立即就医,避免抓挠或热敷麻醉区域。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术后2小时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保持充足休息有助于代谢麻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