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无力可能由低钾血症、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吉兰-巴雷综合征、脊髓灰质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钾治疗、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
1、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长期腹泻、大量出汗、利尿剂使用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软弱无力、腹胀、心律失常等症状。治疗上需及时口服或静脉补充氯化钾,同时纠正原发疾病。常用补钾药物包括氯化钾缓释片、门冬氨酸钾镁片等。
2、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产生有关。典型症状为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常累及眼外肌、咀嚼肌等。治疗主要采用溴吡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剂,中重度患者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
3、多发性肌炎多发性肌炎属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异常相关。特征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肌痛,血清肌酶显著升高。治疗需长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难治性病例可选用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
4、吉兰-巴雷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是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典型表现为快速进展的四肢弛缓性瘫痪,可伴有感觉障碍。急性期治疗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为主,后期需配合康复训练。
5、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临床特征为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常见于下肢。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急性期以对症支持为主,遗留瘫痪者需通过矫形手术、支具辅助和功能锻炼改善生活质量。
出现肌肉无力症状时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跌倒受伤。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注意观察呼吸、吞咽功能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慢性肌无力患者需定期复查肌电图和血清肌酶,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肌力训练,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规律作息,预防感染诱发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