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发热常见于经前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症状按月经周期规律性出现,多表现为低热伴乏力或头痛。
1、经前期综合征激素波动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发热多为37.3-37.8℃低热,伴随乳房胀痛或情绪波动。建议保持充足睡眠,适量补充维生素B6,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丹栀逍遥丸缓解症状。
2、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发热多持续整个经期,常伴严重痛经或排便疼痛。需通过超声确诊,可选用戈舍瑞林、地诺孕素等药物控制病灶,疼痛剧烈时可用塞来昔布。
3、盆腔炎病原体上行感染引起炎性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伴随下腹坠痛或异常分泌物。急性期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慢性期可配合康妇炎胶囊进行调理。
4、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升高加速代谢,表现为经期体温波动明显,伴心悸或手抖。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常用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抗甲状腺药物,心率过快时可联用普萘洛尔。
经期建议每日监测基础体温,避免剧烈运动与生冷饮食,若发热超过38.5℃或持续3天以上需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