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流产后的出血通常持续1-2周,若超过2周或出血量异常,需及时就医。治疗方面,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流产后的出血是由于子宫内膜脱落和子宫收缩引起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需警惕异常情况。
1、流产后的出血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1-2周内逐渐减少。若出血时间超过2周,或出血量突然增多,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可能存在感染或宫腔残留,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清宫手术。
2、流产后应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和性生活,以防感染。可以使用温水清洗外阴,但不要使用阴道冲洗液。若可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类、阿莫西林等。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若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
3、流产后需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可以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和恢复。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菠菜等,有助于身体恢复。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4、流产后心理调适同样重要,部分女性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和心理的恢复。
流产后出血是正常现象,但需密切关注出血时间和量,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适当的休息、饮食和心理调适,可以促进身体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若出血时间过长或量过多,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