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
(1)目的及原则:康复的目的是缓解疼痛,保持肌肉关节功能,预防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本病病程较长,大部分病人进展缓慢,因此治疗前应了解患者病情,及全身状况,制定长期康复计划,循序渐进,急性进展期不作康复治疗。
(2)方法:
①全身治疗:见“治疗”部分。
②温热疗法:将布袋在热水中升温至70~80℃,然后用毛巾包裹放在患处。其他热疗、泥疗、蒸气浴、温泉浴及蜡疗等,可以缓解硬皮的不适,预防关节致残。
③体位疗法:保持良好的体位,尽量在功能位,防止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下肢髋关节外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内翻、下垂等姿势及体位。睡觉时取仰卧位,头面向正面方向,肩胛带尽量向前伸出,肩关节外展外旋,在上臂与躯干之间放一个毛巾卷,防止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保持在伸展位,上肢放在软枕上,手的高度要超过心脏的位置,膝关节伸直,以免发生屈曲畸形。
④关节训练法: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对已发生挛缩的关节,应加入主动牵引、徒手牵引、持续牵引。进行训练时要注意:A.确定施加外力的部位;B.被动运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肢体的固定位置及方法;C.手法要逐渐加重,并在活动受限的位置持续用力,以维持和扩大活动度,然后逐渐减力充分放松;D.初起红肿期,力度要减小;E.手法不宜粗暴,一般应在无痛范围进行。
⑤红外线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紧张,对硬皮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⑥中药熏洗治疗:见“治疗”部分。
(二)预后
1.腕、踝、肘、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出现较粗糙的摩擦音,这是因腱鞘和邻近组织的纤维化及炎症所致。这种摩擦音多见于弥漫型硬皮病,提示预后不佳。约29%的病人可出现侵蚀性关节病变。
2.硬皮病患者病程中亦可出现继发于食管病变而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由呼吸肌无力而导致的呼吸衰竭、肺出血、胸膜反应、气胸、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衰竭等。
3.由肺间质纤维化或肺血管病变引起,如果其下降低于预定值的40%,或有DLCO快速下降和(或)肺容量快速下降则提示预后不良。
4.心脏病变 可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内膜炎,各种心脏病的明显临床征象均提示预后不良。
5.高血压常以舒张压升高为主。高血压的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
6.有时蛋白尿和高血压及氮质血症可合并出现,这类病人预后差。出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预后较差。
7.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可出现于手部、甲周、颜面、颈、胸、背部。本征进展缓慢,内脏受累较轻,预后较好。
病人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内脏器官受累的程度,硬皮病病死率高于一般人群。弥漫型者10年存活率为50%,预后差,而局限型者为70%。前者的主要死因为硬皮病相关的肾、肺和心病变,后者则为肺动脉高压。心肺病变为硬皮病的主要死因。发病年龄较大者预后差。总之,生存率取决于早期诊断及早期积极治疗情况。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硬皮病专题:http://www.fh21.com.cn/pifu/ypb/
脑出血患者走路康复训练方法主要有平衡训练、肌力强化、步态矫正、关节活动度恢复、感觉统合训练。
1、平衡训练:
通过静态站立、重心转移等练习改善平衡能力。初期可使用平衡垫或靠墙站立,逐步过渡到单腿站立。训练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跌倒风险。平衡功能恢复是行走的基础,每周训练3-5次,每次15-20分钟。
2、肌力强化:
针对下肢关键肌群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重点强化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维持步态的核心肌群。可采用弹力带训练、器械训练等方式,训练强度需根据患者肌力分级个体化调整。
3、步态矫正:
利用平行杠、助行器等辅助器具进行步态再学习。通过分解步态周期,纠正异常步态模式。训练内容包括负重练习、步幅控制、足跟着地等细节调整。严重步态异常者可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
4、关节活动度恢复:
通过被动关节活动、牵伸训练改善髋膝踝关节活动受限。重点处理常见并发症如足下垂、膝关节屈曲挛缩。可配合热敷、超声波等物理治疗缓解肌肉痉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5、感觉统合训练:
针对感觉障碍患者设计闭眼站立、不同质地地面行走等训练。通过视觉代偿和本体感觉再教育,提高患者对肢体位置和运动的感知能力。严重感觉缺失者需长期坚持训练。
康复期间建议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促进肌肉修复。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骑固定自行车,配合水中行走等减重训练。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训练过度导致疲劳。家属应参与训练过程,提供必要保护和心理支持。定期复查评估康复效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