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经常拉痢疾可能是由感染、饮食不当或慢性肠道疾病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如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改善生活习惯。
1、感染性痢疾
感染性痢疾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如痢疾杆菌、轮状病毒或阿米巴原虫。这些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导致肠道炎症和腹泻。治疗感染性痢疾需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甲硝唑)或抗病毒药物,同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避免脱水。
2、饮食不当
长期食用不洁食物、过量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品)或乳糖不耐受,可能引发慢性腹泻。调整饮食结构是关键,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蔬菜),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同时补充益生菌(如酸奶、发酵食品)以改善肠道菌群。
3、慢性肠道疾病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或肠易激综合征(IBS)可能导致反复腹泻。这些疾病与遗传、免疫系统异常及肠道菌群失衡有关。治疗需结合药物(如美沙拉嗪、皮质类固醇)和生活方式调整,如规律作息、减少压力。
4、其他因素
药物副作用(如抗生素滥用)、精神压力过大或肠道肿瘤也可能导致慢性腹泻。若腹泻伴随体重下降、便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严重疾病。
经常拉痢疾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感染性痢疾需抗感染治疗,饮食不当需调整饮食,慢性疾病需长期管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